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工艺品正文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即将登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2-16 浏览次数:81

中国工艺美术馆效果图

    杭州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位于杭州市桥西历史街区重点保护区内,是在保护和利用原红雷丝织厂老厂房的基础上对中国刀剪剑、伞、扇三大国家级博物馆的扩容和升级。

    前身是老字号厂房

    杭州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范围北起中国刀剪剑、伞博物馆南面,南近登云路,西起小河路,东与京杭大运河相望。红雷丝织厂是个有近50年建厂史的大型丝绸生产企业,其在京杭大运河西岸的老厂房是杭州丝绸工业辉煌历史的重要见证物之一,至今仍保留着原红雷丝织厂的精炼车间、力织-准备车间和老厂区的林荫道、纺织女工雕塑等。改造后的总建筑面积18930平方米。

    自2010年5月31日正式开工,前期工程包括老建筑选择性拆除、原有结构加固、扩建主体工程、钢结构和幕墙制作安装、基础水电安装等,杭州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是中国刀剪剑、伞、扇博物馆的二期工程,它将与已建成的中国刀剪剑、伞、扇博物馆一起构成以运河景观、历史建筑、工业遗产为特色,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等功能于一体具有杭州特色、运河特点的工美主题博物馆。

    原红雷丝织厂的精炼车间、力织-准备车间和老厂区的林荫道、纺织女工雕塑等,均被用于工艺美术博物馆的展馆主题。

    原为面宽无间、进深三跨的砼体锯齿型厂房,现仅存四间两跨,建筑面积为540平方米。该厂房坐北朝南,西起小河路,东邻力织准备车间,北接中国刀剪剑、伞博物馆广场。虽是残状保存,但仍散发着工业建筑的韵味。

    建成于1989年,是一座东西宽50米,南北长70米、高18.5米的大型厂房建筑,面宽六间、进深十一间,厂房主体为三层,层高6米。厂房的外立面采用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流行的马赛克贴面。该建筑为典型的“形式服从功能”式厂房建筑,是杭州中国丝绸行业鼎盛时期的物化反映,并承载着几代纺织工人的心血,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且建成历史不长、建筑结构安全稳定、建筑面积较大,具有较好的改造和再利用价值。

工艺美术博物馆位于桥西历史街区的西侧

     改建成现代化的艺术博物馆 十月份将开放

    在精炼车间南侧按纺织车间北向侧高窗的形式拼接,加强工业建筑形式的塑造,形成沿小河路入口。入口汲取了杭州近现代建筑的典型风貌特征,采用石库门和三角山花相结合的式样。内部多采用轻钢结构,体现时代元素。准备车间立面材质以轻钢玻璃或金属板材为主,既与老厂房材质形成对比,又与中国刀剪剑、伞博物馆风貌协调。

    记者在工程现场看到,加层建立在对原有结构体系和地基基础进行最少干预的前提下进行,所以受到老厂房结构和建筑总高的限制。由于厂房建设年代的规范与现行规范的差距加大,及加层对现有基础荷载的增加。建筑总高的限制:多层公共建筑限高24米,超过24米为高层建筑,带来防火、抗震等一些列新的要求,而现有力织-准备车间的屋顶结构标高为18.5米。综上所述,原力织-组织车间的加层部分层数为一层,采用钢结构,屋面采用金属屋面。原精炼车间的加建部分层数为二层,采用框架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为四级。

    引入中庭作为杭州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的公共空间,并围绕中庭组织交通。中庭同时为建筑带来通风和采光,结合钢桁架和LOW-E玻璃等建筑材料,达到生态环保建筑的要求。

    针对杭州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建筑占地面积大,剩余空地上的特殊情况,绿化布置采用保护原有梧桐树、见缝插绿、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多种形式与手段,努力提高绿化率。绿化主要布置在博物馆地下车库入口处,两厂房间的空地,建筑周边阳台及加建连廊和休息观光平台上。绿化形式采用杭州传统的树种与形式,即与桥西历史街区的景观风貌相协调,又营造出舒适宜人的景观效果。

    杭州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作为中国刀剪剑、伞、扇博物馆的二期工程,在交通组织上结合中国刀剪剑、伞博物馆,在动态交通上,外部形成车行环线,并连通博物馆前广场和内院已建成的消防车回车场,在静态交通上,博物馆二期主要共用中国刀剪剑、伞博物馆的底下车库,并在博物馆二期的周边设有18个停车位。地下停车泊位共有87个,地面大型车停车泊位5个,小型车停车泊位18个,非机动车停车泊位24个。

  目前已完成总体进度的95%左右,预计在2011年4月15日完成,后续的公装和展陈将于4月15号后陆续进场施工。杭州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改造后的总建筑面积为18930平方米,其中包括改造建筑面积14411平方米,以及扩建建筑面积4519平方米。扩建建筑中,顶层加建建筑面积2755平方米,新建连廊建筑面积183.75平方米。据悉,杭州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将于十月正式对外开放。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