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电工电气正文

未来我国风电转型势在必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1-12 浏览次数:82
  目前暴露的种种问题表明,风电大规模高度集中的快速发展模式并非是最科学、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未来我国风电发展应更加强调速度与质量、规模与效益的协调统一。
  
  近年来,我国风电规模迅速增长,截至2010年底的我国风电装机规模已成为世界第一。然而在迅猛的扩张速度下,风电产业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风电开发与电网规划衔接问题、风电并网与消纳问题、风电并网后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等。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在于风电产业扩张太快,原本应该在产业成长中逐步解决的矛盾与问题,在短时间内集中爆发。从风电全产业链角度分析,我国在很多方面还不是很“强”。在设备制造环节,我国在风电设备制造水平、核心关键技术掌握、技术专利数目、产品质量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风电场建设运营环节,风电场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水平以及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并没有和装机规模同步得到提高和发展;在并网环节,由于风电开发时并未充分考虑电网现状、市场消纳情况等,加之电网工程建设周期要长于风电工程,所以出现了暂时的风电并网和消纳难题。
  
  因此,要建设风电强国,必须要切实转变风电发展方式。
  
  第一,分析我国当前风电发展的趋势和需求,首先就是要从追求“数量”转为追求“质量”,更加注重风电发展质量。
  
  首先,要制定严格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当前风电管理相关部门正从风机设备本身技术先进程度、风电场并网技术和管理水平等方面提高进入风电产业的技术门槛。在风机设备本身技术方面,2011年8月初,国家能源局审定通过了18项风电标准,其中就不乏对风电机组制造方面的技术要求,表明国家对于风电设备制造质量要求更加严格和规范。其次,强调风电开发与电网、其他电源和电力负荷发展的协调性,保持均衡的风电开发节奏。
  
  第二,在关注装机规模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增加风电发电量。
  
  风电装机规模的大小代表了风电产业发展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强度,而并不能直接表示出风电发展能够实现的节能减排效果和电量的多少。决定风电发电量的因素主要包括风资源数据质量、风电场的设计建设水平、风电机组的技术性能、风电机组的可用率、风电“弃风率”等。因此,要提高风电发展质量,必须从单纯追求装机容量向追求风电发电量转变,这需要风电全产业链共同努力,从风资源的勘测、管理,到风电场规划建设,再到风电场运行管理与维护,以及电源结构优化和电网建设,都要同步进行建设和提升。
  
  第三,要积极做好分散式风电、低速风电启动建设。
  
  在距离负荷中心较近、风资源适合的地区开展一定程度的分散式风电开发,分散接入低电压等级电网,是对我国当前风电开发方式的有益补充。这种风电开发方式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分散式风电距离负荷中心近,且容量较小,适宜就地消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需求侧管理手段;二是分散式风电技术对开发、制造和使用低速风电机组、高海拔风电机组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拓宽我国风电设备制造领域;三是分散式风电开发有助于实现风电项目的融资多样化和便捷化;四是靠近负荷中心的分散式风电场有助于带动当地就业。
  
  第四,要充分发挥近海风电的重要作用。
  
  现阶段,“向海洋进军”已成为很多国家风电发展的方向。在这方面,欧美与我国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是实现我国风电技术跨越式发展,实现对风电发达国家技术赶超的最佳平台。我国近海风能资源丰富区主要集中在江苏、福建、山东和广东等地,距离电力负荷中心很近,具有距离消纳市场近的空间优势。考虑到现阶段海上风电技术尚未成熟、成本较高,“十二五”期间,我国应坚持以一定的市场规模支持优势企业实现技术突破,加速形成完整产业链;进入“十三五”后,再开展大规模海上风电建设。
  
  总而言之,经过近年来“爆发式”的快速发展,我国风电发展急需开展阶段性总结,制定更加明确、可行的发展战略。目前暴露的种种问题表明,风电的大规模高度集中的快速发展模式并非是最科学、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未来我国风电发展应更加强调速度与质量、规模与效益的协调统一,重视集中大规模资源与靠近负荷分散资源的协调开发,统筹两类风能资源陆上风能资源与海上风能资源的开发。只有这样,我国风电发展才能真正既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风电发展规律,才能加速实现我国由风电大国向风电强国的转变。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